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旧版 > 资讯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范昊明教授为2021级水保新生作报告——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系列报告(二)

【来源:     日期:2021/11/11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2021年11月10日下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范昊明教授为2021级水保专业学生作了题为“SoilEros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and the World”的报告。该报告同时也是新生《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增进新生对水保专业的认知程度,促进新生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提升专业学习兴趣和增强专业学习信心。



范昊明教授从国内外水土流失现象的普遍性、人类治理土壤侵蚀的经验积累、水土保持属于交叉学科的特点等方面做了生动而详细的阐述。从1934年美国西部大面积开垦引发的黑风暴,到现代地中海国家饱受坡面水力侵蚀的困扰;从黑龙江依兰县黑土厚度的不断变薄,到吉林榆树南大沟土壤侵蚀的持续恶化;从河北丰宁县沙丘前移逼近房屋,到贵州关岭石漠化蚕食农地;从内蒙古准格尔旗裸露的砒砂岩向黄河中游输入粗泥沙,到西藏高寒区脆弱环境对轻微扰动产生剧烈反应,范昊明教授通过珍贵的史料、详实的图片和丰富的事例,向在座的同学们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侵蚀的惨痛历史及其严峻现状。谈到人类在水土保持实践与理论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范昊明教授认为,科学家提出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等数学模型为预报土壤侵蚀量和指导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了参考和指南。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方面,范昊明教授列举了辽宁省朝阳市乌兰河硕荒山开挖竹节壕、让大地披上绿装的典型案例,以及陕西渭南梯田温室种植火龙果和贵州威宁梯田播种熏衣草等水土保持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新举措和新思路。范昊明教授指出,水土保持工作经历了由人类自发到科学规范指导的阶段,现在已成为由国家投资的公益事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既是新型学科,又是交叉专业。水土保持的基础研究手段之一——径流小区像一把格尺,实现了坡面单位面积土壤流失量的定量描述。从事水土保持工作既需要植物学、土壤学、水力学、测量学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知识,又需要人文、管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问。最后,范昊明教授勉励同学们认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亟需水土保持专业人才的现状,在大学阶段夯实基础,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范昊明教授的报告专业性强,信息量大,视野开阔,与会新生反响热烈。王槊同学说,了解到东北地区原来深达一米的肥沃黑土已被侵蚀到三十厘米厚度,我们这一代水保人深感责任重大。杨舒雅同学说,水土保持既然是公益性事业,就要为人民创造价值,从事水土保持设计与施工,我们要考虑与其配套的经济方面的技术要求。王启光、陈盼、王新智和孙美博等同学反映,最近几次的《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课程让我们对国内外的水土流失问题、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水土保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们投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





撰稿人:贾玉华

审核人:徐   伟

编   辑:闫思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