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旧版 > 学科与科研 > 学科建设 > 正文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简介

【来源:     日期:2020/06/19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1.历史沿革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是我校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任学科带头人迟道才教授。本学科成立于1952年,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评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获评辽宁省重点学科,2013年入选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2018年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行列。

2. 学科队伍

北方寒区农作物绿色高效用水团队是辽宁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共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均具有博士学位,9人具有留学经历。团队有1人担任全国农业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获评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获评全国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获评沈阳市优秀教师,3人获评校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1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1人入选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人为辽宁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节能日光温室建筑结构设计与环境控制团队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助教1人,12人具有博士学位。团队中有1人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获评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获评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2人入选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2人入选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2人入选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高级人才”。

3. 科研方向

(1)北方寒区农作物绿色高效用水方向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朱庭芸教授是团队奠基人,迟道才教授是团队开拓者和带头人。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与发展,团队逐步形成了北方寒区稻田绿色高效用水、北方寒区旱作物绿色高效用水、北方寒区设施作物绿色高效用水和北方寒区区域农业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等四个稳定的方向。团队总体建设目标是缓解北方寒区水资源短缺和区域灌溉用水增加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北方寒区作物绿色高效用水,解决农业绿色高效节水发展实际问题。

(2)日光温室建筑结构设计与环境控制方向

日光温室建筑结构设计与环境控制研究源于20世纪90年代,孟少春教授是团队奠基人。王铁良教授是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带头人,白义奎教授是团队带头人。团队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与发展,在东北型节能日光温室的结构优化设计、生态环境控制、温室节能材料、温室环境模拟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逐步形成了日光温室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日光温室结构优化设计及防灾减灾、日光温室环境(模拟)与控制、日光温室新材料与装备等四个研究方向。团队总体目标是解决节能日光温室设计中节能、装配化问题,实现适于不同作物生长环境的新型全装配专用温室结构的突破。

4. 科研平台

学科拥有农业部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日光温室结构优化与环境控制创新团队、辽宁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辽宁省主要农作物绿色高效用水创新团队、农业部东北设施园艺科学观测实验站、辽宁省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农业节水与减灾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设施农业环境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沈阳农业大学水土工程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并配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辽宁省灌溉试验中心站——石佛寺灌溉试验站、辽宁省灌溉试验重点站——东港灌溉试验站均为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科研工作站。这些条件均为团队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5.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科先后主持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一般科研项目28项,主持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7项、重点科研项目9项、一般科研项目4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0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 40余篇、EI 40篇、CSSCI 400余篇);转化科技成果3项,转化资金达150余万元;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4项;编写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