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科与科研 >> 学科建设 >> 正文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简介

2020-06-19 


1.历史沿革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前身为1990年建立的水土保持专科,1997年升为本科,成为我国第9所开设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的院校。经近30年的努力,迄今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共800余人。2002年获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学位点,迄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0余人。2013年获批农业水土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二级博士点,2017年获批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博士招生方向,目前在读博士生5人,毕业博士1人。

2. 学科队伍

水土保持学科研究团队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现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1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辽宁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1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计划2人。

3. 科研方向

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针对我国北方典型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及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水土保持理论、荒漠化防治技术和城市水土保持工程等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已形成“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规律”及“北方典型退化生态系统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等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研究领域及优势。形成以下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土壤侵蚀规律研究:该方向主要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规律及水土流失治理研究,在坡面及侵蚀沟发育、流域水沙过程及污染物运移、冻融及融雪侵蚀等方面进行探讨,填补了我国寒季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的空白。

流域综合治理:该方向主要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退化及其生态修复机制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以辽河为主线,以辽河流域内大型水库为重点,以辽河口湿地为中心的完整的典型生态系统退化及生态修复研究体系。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评价:该方向以辽河口湿地为中心,开展脆弱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与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探究下游河口湿地形成与上游水生态演变规律间的作用机制。

4. 科研平台

水土保持学科研究团队现有科研平台有辽宁省水土流失防控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国家林草局所属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同时建立了校内科研基地1处,校外科研基地6处。

辽宁省水土流失防控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位于水利学院,实验室面积300m2。根据学科已开展的相关研究重点实验室设置了6个研究方向:①农田沙化防控理论与技术研究;②黑土地保护理论与技术研究。;③农田保土拦沙蓄水理论与技术研究;④山地水源涵养及水质维护理论与技术研究;⑤农田冻融侵蚀及防控研究;⑥退化农田系统生态修复。

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归属国家林草局,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东郭镇南井子村,实验室面积500m2。生态站主要开展黑嘴鸥繁殖基地生境恢复技术与建立湿地灌溉制度等区域实际问题研究;进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复杂人为干预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及预警、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5.科研成果

基于多方向的学科发展趋势,水保学科目前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课题4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2项(面上项目4项,青年基金8项),主持其它省部级课题100余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辽宁省林业科技一等奖2项,辽宁省水利科技一等奖2项。自2010年以来,水土保持学科专任教师累计发表中文论文213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占比89.7%,Ei收录5篇,一级学报60篇;累计发表SCI收录论文47篇。出版专著7本,授权专利5项。

主办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版权所有: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 联系电话:(024)88491234  备案号:辽ICP备0500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