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育

教学信息反馈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信息反馈 >> 正文

教学督导信息 【2024】(第 131期)总第131期

2024-10-23 

教学督导信息

2024】(第 131期)总第131

沈阳农业大学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

二零二四年二十


依据农科博士人才培养特点 探索博士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介绍李玉萍教授基于学科专业背景的博士英语课程主要教学特点

                         督导员 周宝利

近日,本人听取了外语部李玉萍老师为2024级博士生讲授的博士英语课,通过听课和课后交流,感受到李老师在博士英语课程建设上,有其显著特点,其主要思路是:遵循英语教学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科专业服务的宗旨,将课程模式、教学内容与博士生的英语学术能力发展需求相结合,以内容为依托将语言学习同博士生的学术目标及科研发展相结合,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学术口语和学术写作作为交流重点,建立以技能性学习方法为重点,以多元化、个性化学习为基础的教学体系。所建立的教学模式在博士英语教学实践中,深受同学们的好评,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设计模块开展教学,注重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李玉萍老师的博士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共包括的五个模块,即:英语读写、英语听说、学术英语写作、学术英语翻译、学术英语口语等五个方面。每个模块包含的内容及学时分别为:英语读写以教材主课文及延伸阅读为主,15学时;英语听力以教材主课文为主,12学时;学术英语写作、学术英语翻译及学术英语口语为拓展内容,分别为13学时、8学时、12学时。五个模块五位一体,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打造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有强度的“四度课程”。通过分模块开展教学,打破传统英语通识课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课程内容设置围绕博士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把语言教学、素养培养和英语学术能力提升共融且同向,培养博士研究生过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较深层的英语思辨能力和较深厚的文化素养,使他们能用英语撰写学术文章、参与国际交流、并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全球视野。

二、紧密联系学科专业,打造高效互动学术英语课堂

李玉萍老师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针对所授班级同学的学科专业特点,会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英语和专业深度融合,紧密联系博士生的科研实践,开展研讨式、互动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突出。

1.英语读写模块教学:重点培养博士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培养对主题的提炼和对语篇的建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问答式、讨论式等师生互动的形式,把与科学研究、科学思想、科学思辩相关的深奥主题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论述文体的主题表达、论证思路、建构框架和语言表述,提升博士生对相关主题的认知和敏感度。课堂教学紧凑、内容生动丰富,每个学生都能紧跟老师的讲解且在课堂都有收获。在读写教学中,每堂课都会组织2-3名博士生分别进行个人学术研究汇报,让博士生用英语交流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进展,并针对学生的英语汇报从语音语调、语言使用到表述思路等一一予以评价和总结。另外,同一学科的博士生组成一个5-6人的学习小组以开展小组活动,包括小组学术汇报和主题辩论,小组汇报由组内成员分任务讲述自己学科的经典文章,既丰富课堂活动,激发博士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还能锤炼博士生的创新思维、提升科学素养,拓展小组之间跨学科的思维,并为模拟英语学术报告提供了充分的锻炼。

2.英语听说模块教学:以听力能力训练和语言输出为主要目的,重点培养博士生的英语交流和思辨能力。在听说课堂上,李老师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课堂所学内容开展6-8分钟的主题辩论。辩论活动充分激励博士生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促使他们在课前积极准备素材进行演练,将最终的成果在课堂展现,通过这种方式,既培养博士生的英语思辨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还打破了部分博士生在听说课堂被动听课不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小组汇报和主题辩论能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激发博士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学术口语交流和英语学术写作奠定了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李老师从博士生的专业需要出发,构建多元化、个性化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将英语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构建基于学科背景的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和更贴近于专业发展及国际交流需要的学习环境,提高博士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性、专业性和实用性,提高学术英语表达能力,为“新农科”建设需求下基于学科背景的博士研究生英语能力培养提供创新模式,符合博士生的学习需求。

3.英语学术写作模块教学:重点培养博士生的学术体裁认知和学术写作思维能力。为了更好的提升学术写作课教学质量,李老师带领课程组老师构建了英语学术写作语料库,并将其应用于学术写作教学实践。该语料库主要从Elsevier Science学术期刊网站上选取近五年来被SCI收录的与农林各专业相关的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英语学术论文,构建了包括园艺学、生物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植保、农经、动物医学、食品科学、水利、信电等11个学科的英语学术写作语料库,从中选取学术论文范例,应用于学术写作模块教学,通过此模块的训练使博士生掌握论文各模块的提纲撰写及框架建构,了解论文的修改和发表过程等。该模块在执行中要求博士生在课前和课后完成相关文献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炼写作思路,并在课堂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互动式教学。通过学术口语及英语学术写作模块着手解决博士生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的“研而不知”、“知而不行”和“行而不思”的问题——即会研究却不知如何写作;知道如何写却不去写;想写却不思考如何提升,不锤炼科研思维。培养博士生“知-行-思”的学术写作行为。另外,将英语学术写作语料库应用于博士英语课程教学既能促使博士生在专业英语学习、英语文献阅读和英语学术写作三方面的紧密结合,也实现了博士英语课堂在传授知识、提升学术能力和发展学术素养方面的教学目标,使博士生在英语学术写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快速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量,加强对学术语篇的认知和构建,提升自身的英语学术素养。

三、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担当意识爱国情怀

李玉萍老师主讲的博士英语课程于2022年被评为沈阳农业大学首届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了培养农业院校博士生心系祖国、学农爱农、投身于“新农科”建设的担当与责任,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农业科技人才。李老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通过挖掘农业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博士研究生用英语讲述自己的专业历史,讲好沈农科学家的故事,并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研究和涉农的语录,将严谨求实、学以致用、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贯穿于“知识、能力、思维、素养”四维提升的整个过程,激发博士研究生通过英语课程的不断学习,把英语和自己的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培养博士生在科学研究中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英语学术素养,激发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李玉萍老师依据农科博士人才培养特点 积极探索博士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将语言学习同博士生的学术目标及科研发展相结合,将英语水平提升和学科专业需求相结合,为我校博士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培养高质量的农科博士人才,提供了思路和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本期信息传至:王铁良副校长,王海龙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


主办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版权所有: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 联系电话:(024)88491234  备案号:辽ICP备0500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