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信息
【2024】(第132期)总第132期
沈阳农业大学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
二零二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在督导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课堂教学融入的思政元素的做法及思考
督导员 马世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一件难的事。容易的是,把众所周知的典型事例纳入到课堂教学中,不考虑与相应具体教学内容的粘合性,不考虑学生的反响如何,不预知可能的效果如何,起到的效果可能只是在教学中达到了“我做了”、“不缺项”,最终导致了思政元素成为了教学过程的中的“贴膏药”,甚至会被学生误以为是教学过程中插入的一段说教,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难的是对同样的典型事例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出“以小见大”、“以平凡见不平凡”的事迹,或者是紧贴教学内容的自然融入,以教师自身的深刻感受、饱满的投入状态,以言之有物的方式,感染学生,从而吸引学生全神投入到教师的讲述过程中。下面就从自己听课过程中捕捉到的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入思政元素的做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从介绍我校老一辈科学家,引导学生追求人生价值
在植物保护学院孙倩老师讲授的《农业植物病理学I》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小麦锈病”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孙老师引入了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与小麦育种专家吴友三先生的事迹。鉴于吴友三先生所取得的众多成就,学生多半已经从各种不同的渠道了解到的可能性,孙老师没有罗列吴先生所取得的各种成就,而是从吴友三先生对小麦秆锈病的研究到领导建立全国小麦秆锈病研究中心农大免疫研究室,到目前的植保免疫室,并指出吴先生当年领导建立的免疫研究室的地点位置,进而介绍了吴友三先生的弟子曹远银教授到曹远银教授的弟子李天亚副教授的师徒传承关系,最后布置下次课学生活动小组准备吴友三先生的事迹进行课堂分享。从吴友三先生对小麦秆锈病的研究到锈病免疫学的研究,学生自然会将吴先生在小麦抗锈病育种方面的成就与吴先生在小麦锈病及免疫学研究基础相联系,从而启发学生意识到任何科学成就的取得都需要考虑到当下国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者的把准方向和克服困难的不懈追求才取得的。并且,从介绍作为我国植物免疫学奠基者之一吴友三先生领导建立的免疫研究室的沿袭到师徒传承,不仅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得学生感受到吴先生的事迹离我们并不远,而是就在我们身边的触手可及。
马克思主义学院迟春阳老师所讲授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在“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节课的内容中,迟老师通过展示2009年国庆60周年之际,中国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颁发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李怀玉教授获得“突出贡献奖”的照片,结合照片介绍了李怀玉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结合北方地域特点研究抗寒苹果的故事,并且在退休后仍然坚持多年育成寒富苹果,解决了富士苹果不耐寒的难题,帮助北方地区农民致富的求真务实精神。
二、从中国汉字的科学性,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钺老师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张老师讲到“经济全球化出现曲折”一部分的内容时,张老师在讲到某些国家搞的“去中国化”的做法时,张老师以汉字与韩文为例,早在几十年前韩国取消了汉字的使用,但是到了2016年的时候,韩国教育部宣布在小学课本中恢复汉字标注的要求。张老师以汉字zhong/zong为例,韩文类似于没有四声音阶的中文汉语拼音,无法表达出中、钟、衷、忠、宗、踪、种、肿、蹱、重、粽等字的含义,而必须在相应的韩文处用相应的汉字标注才能表达出确切的含义。在面临一些年轻人盲目追韩剧,拜韩星的时代,如果只是干巴巴的说教,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通过文化的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引发学生通过思考、辨别,从而达到由表及里的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与自信心。
三、从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梦深刻含义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程思思老师所讲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部分的“近代中国国情”内容的过程中,程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清朝乾隆时期(近代以前)的中国GDP位居全球第一的史实之后,向学生提出设问:同学们,目前中国的GDP在全球排在第几?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第二。接着,程老师向学生介绍了辽宁省博物馆所藏乾隆时期的画家徐杨所画的《姑苏繁华图》。由于画家徐杨向乾隆皇帝敬献自己画作《姑苏繁华图》是在乾隆皇帝下江南的1751年,而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通过引导学生对《姑苏繁华图》所描绘的当时中国的繁荣状态,到1840年之后百年的百孔千疮,受欺凌、受压迫的的历史,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的精辟论述。
四、我的一点思考
教学过程中,实时地纳入思政元素,运用得好,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
一是选择和相应教学内容融合度好的案例,将思政元素案例自然地切入到相应的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
二是挖掘一些新的案例,或者是经典案例中挖掘出一些新的元素,如果教师都讲一件事、一个人,那么就容易让学生产生“陈词老调”感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选择首先能够感动自己的案例,如果所选择的案例都不能使得自己被感动,就很难感动学生。
四是教师自身的从备课到讲课的每一个细节上的兢兢业业,对学生来讲就是最直接、最贴近的活生生的思政元素,之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本期信息传至:王铁良副校长、王海龙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