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信息
【2024】(第186期)总第186期
沈阳农业大学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深化专业实践,搭建赛研平台,创建科技小院
构建研究生培养实践育人体系
---介绍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研究生培养的做法与特点
督导员 郭修武
作为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的研究生教学督导员,本学年参与了学院相关学科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正式答辩、教师课堂教学等培养环节的督导检查,深刻感受到兽医学和畜牧学两个一级学科非常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锻炼和提高,构建了“深化专业实践、开展赛研融合、创建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培养实践育人体系。在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方面,学院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专业实践、参加国内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通过组建科技小院等产学研融合平台推动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以下是根据督导检查和与学院、学科领导及教师交流所归纳的培养质量提升措施和做法,希望能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
一、深化专业实践,构建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1. 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共赢
学院不断夯实与省内外畜牧兽医行业企业合作基础,与企业共同秉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人才培养理念,制定“双轨运行,实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用人结构反馈的基础上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对研究生的实践学习过程统筹规划。学院与北票宏发食品有限公司、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昊明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耕耘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创办鸡产业班,本学年已举办两期,共有39名同学在企业参加全链条培训,有效提升了行业实践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人才的未来职业竞争力。
2. 瞄准行业需求,产业难题与研究课题同研
在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基础上,在一系列科研实践服务活动的推动下,研究生积极参与地方产业科技服务,形成针对辽宁畜牧兽医行业需求的特色研究课题。本学年,学院组建肉牛、生猪、家禽、稻渔综合种养等多个省市级科技特派团,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调研梳理产业需求,对痛点问题进行思考和剖析,针对性设计试验方案并开展研发,逐步破解种质资源保护、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方面的难题。通过开展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科研活动,激发研究生的原始创新能力。
二、搭建“赛研平台”,助推研究生能力培养
1. 重视国赛省赛,专业实践和职业发展共融
学院努力构建“国家—省级—校级—院级”四位一体的研究生专业竞赛体系,以“竞赛倒逼”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化、良性化发展,大力支持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五大赛道)、全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高水平赛事。学院组织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对每项大赛进行跟踪辅导,精准打磨,量身制定竞赛训练和参赛方案,力争赛出高水平。本学期,学院两支代表队在全国49家兽医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的64支参赛队伍的比拼中,获得第二届全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组团体二等奖、创业组团体三等奖。研究生通过参加高水平竞赛,结合学术前沿、融合产业需要,有效得到了专业实践和职业发展锻炼。
2.自主创办赛事,拓宽视野与能力素质双提
学院发挥学科优势,自主创办多项具有学院特色的研究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每项竞赛,从赛事宣传到人员选拔、赛前培训、规则制定、赛中流程优化以及赛后总结,均有专门教师团队进行全过程指导,切实保障办出牧医特色和高质量水准。本学年,学院先后举办首届“最美研行故事”演讲比赛、第二届动物健康养殖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暨2024年辽宁省兽医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年会,提升了研究生学术报告展示和交流能力。同年,学院共有超过300人次研究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升能力素养,促进交流共享,有力助推研究生具备国际化视野、前沿科学观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多维能力培养。
三、创办“科技小院”,服务乡村振兴练本领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小院”建设,着重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力量,积极助力乡村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学院组织研究生长期驻扎在科技小院,锤炼兴农兴牧本领,深化产教研融合发展,取得长久实效。
1.生猪科技小院---助力生猪健康养殖
由刘显军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辽宁新民生猪科技小院主要承担了学院畜牧专硕,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方向学硕的人才培养工作。每年,均有多名研究生在小院长期驻扎,开展生猪健康养殖替抗饲料添加剂研发与应用研究。研究生在校内完成试验设计,在学科组专家对试验设计论证通过后,研究生即可前往科技小院进行动物饲养试验。整个试验期,研究生吃住在科技小院,严格执行生物安全及日常管理制度。学生在完成自己试验的同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参加科技小院的日常维护工作,尽量参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升了科研与实践综合能力。
2.河蟹科技小院---助力河蟹产业健康发展
辽宁大洼河蟹科技小院由李晓东教授担任首席专家,自组建以来,每年吸引90多名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入驻小院参与实践研究,培养了一批既懂理论又能实操的河蟹养殖专业人才,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坚实的人才力量。小院始终坚持将河蟹产业与养殖农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河蟹牛奶病爆发以来,小院师生从流行病学研究、病害传播机制、抗病微生物筛选、营养调节提升河蟹免疫能力、微生态制剂改善河蟹生长环境、培育抗病河蟹新品种等方面入手,设定了多个研究生课题,组织技术攻关,在河蟹牛奶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以科技小院为依托,仅本学年,师生面向河蟹养殖户开展25场线下技术培训活动,累计培训1593人次。科技小院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研究生每年保证驻扎基地300天以上,坚持写小院工作日志,把科研过程与收获、与农户接触过程中收集的问题与思考写在日志中,成为记载小院工作内容、科研成果以及学生成长的实时珍贵佐证。本学年,大洼河蟹科技小院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评为“最美科技小院”之一, 2022级兽医学博士研究生于怡琳被评为全国50名“最美研究生”之一。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网分别报道了科技小院扎根河蟹生产一线,解决产业瓶颈难题的事迹。
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构建的“深化专业实践,搭建赛研平台,创建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培养实践育人体系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三年招收博士研究生57人、硕士研究生683人,一志愿录取率100%;学生学位论文国家抽检合格率100%,其中1篇获评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获评省优秀硕士论文,15篇获评校优秀硕士论文;研究生年均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研究生就业率100%,博士多就业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行业知名企业,硕士多就业于行业知名企业及通过考试进入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系列。由于学生实践能力强、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重视和好评,新入职进入企业的博士最高工资月薪2万元、硕士1.5万元,很多研究生入职3年左右成长为上市企业的骨干。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表明了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教育(特别是在实践育人体系)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本期信息传至:王铁良副校长、王海龙副校长、孙光国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