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育

教学信息反馈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信息反馈 >> 正文

教学督导信息 【2025】(第36期)总第229期

2025-04-16 

教学督导信息

2025】(第36期)总第229

沈阳农业大学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

二零二五年四月十五


直面现状问题导向  探究原因有的放矢

            ---关于学生课堂玩手机行为现状和原因的体会和思考

督导员  于忠涛

当前,学生课堂上玩手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常态的、严重的,从而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堂纪律问题。下面结合国内一些高校关于学生课堂玩手机情况的调研结果和自己督导听课中的所见所闻,就学生课堂玩手机的现状和原因谈一点体会和思考。

一、国内高校关于学生课堂玩手机情况的调研结果

虽然一些国内高校关于学生课堂玩手机情况的调研结果和统计数据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均显示,学生课堂上玩手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常态的现象,是一个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从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在数量上,有近40%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有约55%的学生偶尔会玩手机,只有6%左右的学生基本不会在课堂上玩手机。

二是在时间上,在两节90分钟的课堂上,约30%的学生玩手机时长在15分钟以内,约30%的学生在15-30分钟,约40%的学生超过30分钟,而且其中约10%左右的学生整节课都在低头玩手机。

三是在课程类型上,不同课程及学科学生玩手机的情况存在一些差异。公共课和公选课(如思政课和通识课),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最多。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较低,且大班型不好管理;而由于专业课通常与学生的专业发展密切相关,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重视程度较高,而且多为小班型,便于管理,所以,学生在专业课上玩手机的比例相对较低

四是在年级上,随着年级的增高,上课玩手机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加,甚至有非常明显的上升

  五是在班型上,大班课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进行有效监师生互动少,因此玩手机的小班课由于学生人数少,教师既便于管理,也更容易与学生互动,学生更倾向于参与课堂活动,所以,学生玩手机的相对

二、我校学生课堂玩手机行为的总体状况

总体看,我校学生课堂玩手机情况与上述调研结果基本一致。在督导听课中发现,我校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也是一个普遍的、常态的现象,也是一个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从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有几个现象就很能说明问题(由于督导听课有限,下面的情况可能会以偏概全):

一是教室中的手机袋形同虚设。在多年的督导听课中发现,除几位教师外,几乎没有教师向学生提出过将手机放入手机袋的要求,学生更不可能主动将手机放于手机袋中。空空如也的手机袋说明手机都在学生手中,想“玩”就能“玩”。

二是同样,在多年的督导听课中发现,除几个小班型课堂外,几乎没有能够100%杜绝学生玩手机行为的课堂。不同只在于玩手机学生的多少和玩的程度大小。

三是玩手机的学生数量多且玩的时间长。区别只在于玩手机的类型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属于明目张胆型。他们肆无忌惮,“目中无人”,全程低头玩手机,即使督导员及其他听课教师坐在身边也照玩不误;有的属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型。他们装作在认真听课,还经常会用余光瞄一眼教师和课件,还会对手机进行一些遮掩。但实际上其眼睛和注意力都聚焦在手机屏幕上;有的属于暗渡陈仓型。这在由于教学需要教师允许学生使用手机的课堂上比较常见。例如,用手机签到、投票或参加测试后,“假公济私”,“顺便”地玩起了手机。

四是特别是当你坐在教室的后排听课,或者在走廊上“窥视”课堂时,上述现象更是一目了然,一览无余。教室中呈现出某种很怪诞的割裂感:台上教师在认真授课,激情演绎,诠释着课件内容,而台下学生却“充耳不闻”,低头冷漠地盯着手机。可以设想,如果是在晚上上课,且恰遇停电关灯,那教室里也绝不会陷入黑暗,相反,一定会是荧光一片,“星光闪烁”。

三、学生课堂上玩手机行为的原因

学生课堂上玩手机行为的原因复杂,且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主要有:

1.科技方面

手机本身就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而且在今天,携带和使用手机几乎已经成了每个人更不用说大学生的“刚需”,今天携“机”走天下无异于当年的仗“剑”走天涯。更不用说智能手机功能繁多,的确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和吸引力,容易让人爱不释手,难以自持。同时,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数字化、教学智慧化是大势所趋。随着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大学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常需要使用手机。在此过程中,教学用手机和学生玩手机很难区分和界定,增加了对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进行管理的难度,从而难免会出现一些鱼目混珠、暗渡陈仓,借机玩手机的学生。

2.学生方面

一是自律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薄弱。无法抵挡手机诱惑,甚至形成手机依赖。调查显示,有近20%的学生表示课堂上玩手机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习惯性地查看各种信息。且大学环境相对自由,缺乏中学式的严格约束,且考试方式多样,“上岸”压力不大。在自律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薄弱情况下,又没有一定的外部约束和压力,一些学生就更难以自我管理。

二是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考上大学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不重视课堂学习。对这些学生来说,他们只是惧于点名而“被迫”来上课,而无论课程内容如何,也无论哪位教师上课,他们都不感兴趣,从而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转而玩手机。

3.教师方面

一是课程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授课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富有激情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时,学生教学参与度提高,玩手机的情况会有所减少。反之,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学生因课程“无聊”或教师“照本宣科”而选择用手机来消磨时间,玩手机的比例相对较高。

二是纪律约束宽松,放弃手机管理。有的教师对课堂上进行手机管理存在畏难情绪,担心激化师生矛盾,也怕学生给差评,所以,对课堂纪律管理宽松,对课堂玩手机行为视而不见,不进行任何约束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你玩你的,我讲我的,以确保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有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上课是否玩手机会取决于不同的老师。当教师对课堂纪律要求较高,及时制止学生玩手机行为时,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频率会减少。相反,如果教师管理松懈,学生玩手机的情况会明显增多。

4.学校方面

一是学校对课堂上使用手机行为还需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无规矩难成方圆。例如,【沈阳农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管理规定指出,课堂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必须加强本科课堂教学管理,维护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保证课堂教学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学生必须遵守课堂教学秩序,在课堂上应认真听讲其中的第七条还规定,任课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间必须关闭携带的手机等发音电子设备,或将其调到静音状态,以免影响教学。但一方面,这些规定并没有在课堂上真正地得到贯彻和落实;另一方面,就课堂上学生玩手机来说,这些规定还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例如,其中的或将其调到静音状态”,就需要修订和删除,因为即使调到静音状态”,课堂上寂静一片,学生仍然可以照玩手机不误。

二是学校各部门各单位还需综合发力,采用各种监管措施,齐抓共管。对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行为需要全校各部门各单位进行综合治理方能奏效。例如,学校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特别是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辅导员和班主任等,都要加强对学生纪律及玩手机行为的平时教育,日常管理和现场巡视,对课堂教学秩序及玩手机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对玩手机的学生按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特别是要加强学风建设,因为,学生纪律问题以及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行为也属于学风问题。但目前,对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行为,我们还没有完全地、真正的形成学校相关部门综合治理的协作机制和相关人员同向同行相辅相成的合力。





本期信息传至:王铁良副校长、王海龙副校长、孙光国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




主办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版权所有: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 联系电话:(024)88491234  备案号:辽ICP备05001374号